在春风化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学院迎来了一场教育创新的深刻变革。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劳动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号召,学院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南园、北园及苹果园实践教学资源,对标志性特色课程《“三园”实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旨在通过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未来植保领域的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亮点:五大模块,精准施教
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内容的重构与教学模式的创新。课程被精心划分为五大模块,每个模块均聚焦于植物保护领域的核心技能与前沿知识,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完整链条。
模块一“作物全生育期观测与植物病害调查”,让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近距离观察作物生长周期中的细微变化,掌握病害识别与防控技巧;
模块二“昆虫多样性监测、鉴定与识别”,则通过专业工具与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生态认知与昆虫分类能力;
模块三“田间杂草调查与除草剂药效”,注重实践操作的精准性,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除草剂的选择与应用;模块四“生防微生物发酵与田间施用”,引导学生探索生物防治的新路径,培养绿色植保理念;模块五“农业气象与智慧植保”,则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和无人机技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的展示和示范,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智慧植保的科技创新的种子。
教学变革:以学生为中心,强化过程管理
改革前的《“三园”实践》课程,常因缺乏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过程监督,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不足,难以适应当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而今,这一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课程组通过重构教学大纲、编撰详细的教学计划,以及严格的过程管理,确保了每位学生在每个模块的学习中都能获得针对性的指导和充分的实践机会。老师们各展所长、紧密协作,共同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既严谨又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成果初显: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试行期,五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均得到了圆满完成。师生们在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不仅收获了沉甸甸的知识果实,更在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一张张认真观察作物生长、细心记录实验数据的脸庞,成为了这场教育变革中最动人的风景线。
未来,学院计划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案,深入推进《“三园”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植保人才而不懈努力。